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上饶站长网 (https://www.0793zz.com.cn/)- 数据库平台、视觉智能、智能搜索、决策智能、迁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编程要点 > 资讯 > 正文

便利店造血能力不足,六成净利润率不到2%,倒闭4家资本还在涌入

发布时间:2018-11-07 09:38:49 所属栏目:资讯 来源:AI财经社
导读:原标题:便利店造血能力不足,六成净利润率不到2%,倒闭4家资本还在涌入 几天前的一个下午,一位罗森员工飞速冲到董事长助理面前,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快点签字,全家的人也在竞标这个门店,我还得赶快过去。” 这一幕在上海并不稀奇。这个常住人口有2400

多位深耕传统便利店的创业者向AI财经社表示,外界看到的门店扩张、货架上的商品只是便利店行业的冰山一角,下面更为庞大复杂的是整个供应链体系、鲜食厂构造、团队搭建、门店人员培训、系统数字化等,而正是水下未露面的冰山才是撑起便利店盈利的关键。

便利店自身无法造血养活自己,失去资本的庇护后,只能自食其果。

邻家倒闭一个月后,北京131便利店也因投资方春晓资本P2P暴雷、合伙创始人韩越被拘留陷入资金困境,接连关闭门店。紧接着,曾和全时便利店同属于复华控股集团,后被剥离的全时生活也出现资金链断裂导致关店的现象;天津好收成便利店则因公司高层出现“蛀虫”导致资金链断裂倒闭。

便利店造血能力不足,六成净利润率不到2%,倒闭4家资本还在涌入

倒闭的这些便利店都有一个共性,没有实现盈利,甚至连现金流都是负数。一时间,快成为风口的便利店行业,急转直下。

02

失效的“互联网打法”

涌入便利店赛道前,这届资本早已经历过千团大战、O2O浪潮、滴滴快的之战、ofo和摩拜的橙黄之争。在线上红利殆尽的当下,一种独属于互联网时代的资本打法逐渐形成——大量资金投入,烧钱占据市场份额,形成垄断获得巨大线下流量后,吸引互联网巨头接盘。

资本进入便利店时也遵循着同样逻辑,这与中国零售市场的改变有关。

1992年大陆第一家便利店7-11在深圳开业,1996年、2004年它的老乡日本便利店巨头罗森、全家相继进入中国。再加上一些传统的零售商、流通商加入这一阵营,美宜佳、唐久、天福等本土便利店随之出现。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便利店市场一直是日资和本土传统便利店的天下。

资本并没有入局的欲望。一方面,传统便利店倾向于和本土零售商合资成立公司或单独成立子公司运营,资本很难加入;另一方面,资本也不愿将钱放入投入成本高、周期回报长、利润低的便利店中。

然而,时也,势也。2017年新零售将一切打破,便利店成为重要的线下流量入口,资本将目光投向无人货架和便利店。2018年年初,当中小型无人货架企业出现裁员、倒闭时,资本对便利店的投资兴趣更高了。

便利店造血能力不足,六成净利润率不到2%,倒闭4家资本还在涌入

“便利店是热门赛道,我可以不投资头部企业,但我不能缺席。”有投资人直言不讳地说。这也是为何去年以来不断有资本加入便利店赛道的核心原因。

延续此前互联网打法的逻辑,部分便利店在资本的支持下迅速开店,2017年中国便利店的门店总数终于破10万。为了加快速度降低成本,有的便利店选择放低门槛,缩小门店面积,10平方米的店都被列入计划。

但最终资本拿手的“互联网打法”在便利店行业失效了。

去年6月成立的简24小时无人便利店在开了一年后,最终叫停了便利店项目,将已经开业的6家便利店悉数关闭,转型做智能货柜。而去年这家公司曾计划要在2018年开设30到50家无人便利店。一位该便利店离职员工告诉AI财经社,资金、成本、技术难以突破,这是三大坎。

据悉,简24采用的是RFID技术,即在每个产品上贴含有芯片的RFID标签,消费者需要在机器上扫描芯片进行付款。对于本就利润微薄的便利店而言,一张RFID标签成本在0.3-1元之间,足以覆盖部分低毛利产品的盈利。

对于想要跑马圈地的便利店企业而言,这还是小成本,更大的成本是租金和人工。“大多数便利店的成本大头是房租和人力,水电费是小头。”小麦铺市场部副总裁顾俊对AI财经社说。一线城市便利店每天房租成本在8-15元每平方米之间,地段不同房租不同。按照每天10元计算,便利店一个月需支付300元每平方米的价格,即100平方米的便利店房租成本在3万元左右。

另外,一线城市人力成本也偏高,平均每位便利店员工工资在三千到五千元之间不等。而一家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至少要配备3-5名员工。

《2018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2017年便利店运营成本快速上升,特别是租金和人工成本,分别涨了18%和12%。成本上升无疑给原本利润就不高的便利店企业带来了经营压力。

而上述成本只是冰山水面上的部分成本,水面下的成本更大。“便利店有四个重点:高密度开店、有独特商品、高效的物流体系以及智能化信息能力。”见福便利店董事长张利对AI财经社说,这四点中仅满足一点就需要长时间的行业积累和大量的资金投入。

当前,资本已意识到便利店下面的冰山。多家便利店企业向AI财经社表示,随着资本对便利店行业了解越多,资本和部分互联网创业者都变得更加理性。

发展之快如猩便利也放慢了步伐。

去年9月,猩便利一口气开出8家便利店。这家在其他创业者眼中是“含着金钥匙”、成立两个月就获得1亿元来自光速中国、美团点评创始人张涛、王兴个人投资的创业企业,在随后的一年中并不敢盲目开设线下便利店。至今,猩便利只开了10家便利店,悉数在上海,一年内只增加了两家便利店。

03

资本理性,路漫漫

邻家和北京131等便利店的倒闭,如今给行业带来了很坏的影响。

“大家本来就看不懂便利店行业,现在更看不懂了。”采访伊始,张利就直言,邻家、北京131便利店的相继倒闭给便利店行业带来了不小困扰,他感到资本对便利店行业的态度更谨慎了。

宋迎春也有同样感受。采访结束时,他向AI财经社反复强调,便利店不存在倒闭潮,个别便利店企业的倒闭不能代表整个行业。另一位业内人士称,倒闭的便利店是少数现象,这些倒闭的都有一个共性,他们的现金流一直为负数,并且他们还采用了饮鸩止渴的做法,用P2P金融的资金,现金流不健康又用不稳定的资金,倒闭是迟早的,但行业不存在大量倒闭的现象。

如今,宋迎春比以前更愿意接触媒体,反复说:“资本回归理性是正常的,大家没必要恐慌。”希望以此提高行业的信心。

说到底,便利店本身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才能产生规模效益的行业,跑马圈地的狂奔模式虽然在短期内能帮助企业提高数据,但长期看容易出现问题。

(编辑:上饶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