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上饶站长网 (https://www.0793zz.com.cn/)- 数据库平台、视觉智能、智能搜索、决策智能、迁移!
当前位置: 首页 > 云计算 > 正文

云计算的后浪该怎么浪

发布时间:2023-10-26 15:36:51 所属栏目:云计算 来源:网络
导读: 出品单位:元川研究院科技组
近年来,企业越来越上云,尤其是在疫情的催化下云计算,无论是在线办公还是网络购物,都迎来了新一轮的井喷式发展,而这背后最离不开的是,它也是提供基础设施

出品单位:元川研究院科技组

近年来,企业越来越上云,尤其是在疫情的催化下云计算,无论是在线办公还是网络购物,都迎来了新一轮的井喷式发展,而这背后最离不开的是,它也是提供基础设施的云计算供应商。

趋势之下,投资者在寻找机会。 在云计算最发达的日本,在云计算巨头亚马逊和微软的荫庇下,亚马逊、亚马逊等一系列中大型云计算明星股如百花齐放。

这让股神巴菲特动容了,打破了他不碰科技股的投资习惯,IPO新股接连不断,大举建仓新兴云估值公司。

日本的云计算发展如火如荼,而中国这个云计算的另一个高峰自然也进入了新厂商同台表演的阶段。 青云科技是最后一波。 它找到了哪个根据地,你打算去哪里?

服务计算 云计算_云计算_云计算产品云计算产品

2006年,当时还被定义为购物网站的亚马逊悄然推出了一款产品:S3( ),这是AWS( Cloud )的第一款产品,后来名声大噪,抢占了公有云的半壁江山市场。 网站将照片和视频等文件存储在亚马逊的服务器上。 该产品一开始并没有引起注意,上线当月有整整 9 个小时客户都没有意识到停电。

默默无闻的时间并没有持续多久,在添加了更多功能后,开发者陆续涌入服务器,亚马逊从一家将商品转移给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公司变成了向开发者销售产品的电子商务公司。 一家转让算力的科技公司。

成功绝非巧合,亚马逊为这款产品准备了 4 年。 作为电商企业,亚马逊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就是电商访问量有明显的季节性潮汐,一些IT资源不得不常年闲置。 这让贝佐斯开始探索一种让IT资源变得灵活的方式,甚至转租和共享的方案。

14年后,这个不断增长的产品贡献了亚马逊60%以上的收入,帮助亚马逊一度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也让创始人贝索斯成为全球首富。

当亚马逊发布AWS时,它的对手,中国的阿里巴巴,也被高昂的IT成本所困扰。 两年后,“飞天”项目启动,阿里云诞生。 短短几年时间,腾讯云、青云、优客得等云估算厂商也纷纷加入市场。 中国已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云计算市场。

在云盛行的第一阶段,主流是被称为新时代电厂和自助泵房的公有云。 一个公有云厂商可以购买巨大的存储和计算能力,成为各种需要IT资源的企业的基础设施。 . 在新的蓝图中,每个企业自身的IT设施都是可有可无的。 打开笔记本电脑,登录购买的公有云账号,获取算力就像打开水龙头取水一样简单。

在这条路径下,公有云已经讲述了所有的云计算故事:

财力雄厚的大公司借助规模效应开始打价格战,最终被实力雄厚的恒强抢占了整个市场。

现实真的会直飞公有云巨头的新蓝图吗?

云计算产品云计算产品_云计算_服务计算 云计算

2014年,一家名为“云原生”的英国云计算公司被提出,很快这个词就发展成了一整套技术体系,包括应用微服务、容器编排、声明式API。 在这个名词下,一套新的 IT 理念正在发展壮大。

也就是说,应用在本地服务器上运行时,只是部分借用了云端的计算能力,转化为直接在云端开发、编译、运行的应用,而本地只是为了展示。 这也意味着应用程序在开发过程中可以直接从云端获得无限的计算能力和存储支持。

在2014年的时代,云原生还只是科技公司阐述的概念,但到了2021年,将是每个科技公司不得不面对的浪潮:在5G等新基建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终端可以连接高速到云端。

云原生意味着推动行业全面云化,但部分企业选择自掏腰包启动私有云。

直接原因是成本和合规性。

在成本方面,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购买公有云的成本无疑会增加,以至于企业自己搭建私有云,或者采用稳定私有云+敏感公有云的模式来省钱。

这显然很好理解,就像企业人数少的时候,往往会从员工那里领取伙食补贴来解决伙食问题,但是一旦企业跨过上百人的零点,往往会选择自建食堂. 虽然内部自建食堂已经有了规模效应,足以摊薄成本,外出就餐仍需为门店储备收益,仍无法将成本降到最低。 云估计也是如此。

还有一点就是可控性和合规性。 在金融、能源、政务等数据安全敏感的行业,公有云的全面落地仍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这并不是因为公有云数据的安全性不够。 如今,云计算已经发展了十几年,这早已是各大厂商的基本功。 但是,任何传统行业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大量行业公有云时代的监管规则没有改变,数据不出门仍然是这个行业的标准要求。

在这些情况下,与其固执地劝说他们上公有云,不如搭建一个专属于他们的私有云平台,其实更能满足客户当下的需求。

但是,私有云带来的问题是业务灵活性受限。 虽然自己的IT资源池很大,但扩容还是需要采购和部署时间。 这时,混合云作为一种结合了公有云和私有云的解决方案被推了下来。

理论上,混合云结合了两者的优点:核心数据放在私有云,非核心数据放在公有云。 可以说是两端都有希望。

这自然引起了企业的兴趣。 根据计世资讯的研究,预计未来几年,中国混合云市场将快速扩张,成为云计算的重要一极。 2020年市场规模为253万元,预计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92.9万元,2020年至2024年复合年下降率将达到35.3%。

预计2020年企业采用混合云的比例将达到90%,预测到2021年混合云将复合下降22.5%,各大厂商也纷纷推出混合云。 谷歌推出,IBM竞购,AWS也推出了混合云产品。 混合云市场一时间蜂拥而至,众多玩家争先恐后。

这些热情不仅体现在商业层面,也体现在新政层面。 在刚刚过去的“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强调:“以混合云为重点,培育行业解决方案、系统集成、运维管理等云服务产业”。 混合云已经到了政商热火朝天的时候。

但混合云真的有那么美好吗?

服务计算 云计算_云计算_云计算产品云计算产品

混合云看起来如此美好,尽管它仍然被一个问题所困扰。 也就是,两朵不同的云如何才能和谐地沟通?

对于企业来说,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外部公有云和自建私有云往往基于不同的IT架构,操作页面难以统一。

这无疑是混合云行业固有的乱象:云服务商往往采用“集成组装”的策略,用API将不同的私有云和公有云拼接在一起。 却成了“缝合怪”。

“缝合怪”的形成,是因为大部分云厂商选择了缝合缝合的技术捷径,而不是从基础设施开始打通几家云的资源池。

青云科技机缘巧合,成为了 Cloud的持有者。

没有人想到,一家创业云厂商会率先敲开统一架构混合云的大门。

2012年,当阿里云这个庞然大物的技术发展达到高潮时,一位年轻的工程师走进了上海市朝阳区工商局。 他拿出注册公司所需的最低资本:3万元,注册了一家名为有饭()的云计算公司。

有饭日后更名为青云,创业者为青云科技监事会主席兼CEO黄云松。 IBM创始团队成员,首席架构师。 以前的 IBM 朋友一起创业。

云计算_服务计算 云计算_云计算产品云计算产品

与阿里云等需求驱动的云厂商相比,青云科技可能是个异类:没有大公司做靠山,仅靠创业者的积蓄,要成立一家云估价公司。 愿景驱动创造,在这个愿景下,不足的IT算力形成强大的公有云,输出到每一个角落。

用黄云松的话来说就是:世界下一波。

但是,无论是远景还是浪潮,都不能点单吃。 相比之下,阿里云和腾讯云在起步之初就有自己的下游客户作为天然客户。 然而,这家摇摇欲坠的初创公司似乎需要一个大客户才能生存。 ,私有云其实是前期获得现金流最快的方式。

青云科技进军私有云,始于一个神奇的故事。 2014年,银行技术总监刚上任,正在为某大厂私有云的交付而苦恼。 见机的黄云松将他挡在了走廊里。 雄辩地推销自己的产品。 谈了很久,负责人决定在一家非常稳健的金融机构试用这个新团队的产品。

原来青云科技顺利通过初检。 这一成功不仅让青云提取了数百万资金,也成为青云在金融行业开拓市场的金牌案例。 、光大建行、中国太平也纷纷抛出橄榄枝。 一时间,青云科技成了金融云中的“红人”。

金融行业对数据合规性、安全性、快速响应的要求几乎是所有行业中最严苛的。 从“数据不出楼”到“毫秒级响应”,意味着私有云将成为行业首选。 这些空缺促使原本想在公有云工作的青云成为私有云专家。

在看清众多私有云客户的需求后,青云科技在2014年摆在各路大鳄面前做了布局:公有云和私有云统一架构。 这有多先进? 直到这个架构成为成熟的产品,海外亚马逊用了四年时间才把统一架构的混合云产品提上日程。

公私合一的混合架构只是青云科技混合云的一个设备,其自主性和可扩展性也丰富了其设备库。

自主,为了追求技术,清云科技没有选择二次开发这些捷径,而是坚持100%自主创新,核心代码自主研发,完全国产化。

可扩展性,青云科技率先在云平台核心架构设计中实现“无限扩展”(5000+节点)和“最小规模交付”(3节点)能力,让所有企业轻松玩转私有云混合云的下一步。

眼下是私有云,远处是公有云,青云科技早早开始踩两朵云。

这两朵云,能带青云走多远?

云计算_云计算产品云计算产品_服务计算 云计算

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中国云产业的发展终于产生了在规模上可以与大鳄相抗衡的厂商,以及在技术效率上独树一帜的厂商。 这就是科技行业的魅力所在:

云计算的大浪潮中,有市场开拓和教育的前浪,也会有服务细分行业,也有探索更多可能性的后浪。 口号之下,逐渐走向单身和蛰伏。

规模大战不会是云计算的前奏。 服务企业,不断探索新技术,将是下一个时代的背景。

全文结束。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远川研究院科技组

董指导:元川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硕士,八年科技行业投研经验。

陈帅:元川研究院科技组中级分析师,美国国立大学金融硕士,专注于消费电子、互联网、芯片等领域。

刘睿:元川研究院科技组中级分析师,前科技媒体从业者,关注半导体、AI、消费电子和航空航天。

杨建凯:元川研究院科技组中级分析师,专注于泛芯片行业,涵盖知名中港股公司。

云计算产品云计算产品_服务计算 云计算_云计算

云计算产品云计算产品_服务计算 云计算_云计算

(编辑:上饶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