嗷嗷待宰的大学生,以及他们的六个钱包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1 近期,教育部官网发布了《不良 " 校园贷 " 案件线索征集》公告。 今年以来,人民日报也多次发文强调了校园贷的风险,以及校园消费金融市场需要被监管。 校园贷,又有了死灰复燃的迹象。 得承认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学生们确实是一代比一代有钱的,因为他们的父母有过足够的积累,而对孩子好,对大多数父母而言,是天经地义的本能。 更得承认的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生们接收到的信息,面对的诱惑,也是越来越多的。 过去我们最多是看看身边最有钱的同学怎么生活,社交媒体和各类种草平台发展起来后,学生们看到的是这个领域最光鲜的人在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玩儿什么。 这种刺激是几何级的。 而攀比和虚荣,是刻在人类基因里的本能。 学生们逐渐开始有钱,种草和社交媒体炫耀开始流行,攀比和虚荣又是人类本能。 三者相加,就是消费主义开始席卷校园,而校园贷是消费主义的翅膀。 有需求,就有市场。 有市场,就有利润。 有利润,就有镰刀。 所以校园贷又卷土重来,韭菜们嗷嗷待割。 2 校园贷卷土重来其实并不是一件意外的事情,因为从收益率上看,抛开善恶不谈,大学生群体确实是最最优质和肥美的羔羊。 作为一名专业风控,我打算好好谈谈校园贷的业务逻辑以及利益构成,为什么这是一个好生意? 当然,好生意不代表是好事儿,更不代表是对的。 好生意就是好做好赚的生意,仅此而已。 饱受消费主义洗脑的当代大学生群体本身就是天然契合校园贷场景的一批人,只要消费主义不息,校园贷就永生不死。 我们先来看看,大学生借贷群体的核心用户画像是什么? 人傻,钱多,虚荣,胆小。 这 4 个特质,就注定了他们是最好的韭菜,不割他们简直对不起手里的镰刀。 什么是人傻? 人傻就是大多数学生本身是没见过真正的社会,他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是被人为局限在了象牙塔和网络世界里。 这代表着,他们很多时候对于事物的认知是很容易被人带偏的。 同时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很难有坚定的意志。 意志不够坚定,对于事物的认知也没有恒定,对社会的险恶也理解不够,这代表什么? 代表着他们很难算清楚校园贷的真实利率。 代表着他们很难一眼看破各种校园贷中存在的坑。 代表着他们对于自己的还贷能力评估以及所谓的【兼职赚钱】的认知是不清晰的。 代表着他们很容易头脑发热一时冲动就上钩。 各路黑产公认的是,大学生是最好骗的。 这反映在贷款产品上,就是用户心智不成熟,适合诱导。 什么是钱多? 不是说大学生的生活费比过去的大学生涨了就是有钱了,实际上学生生活费那几个钢镚完全是不够还校园贷的。 更不是说什么无聊的兼职工作,绝大多数学生去做兼职是没法长期坚持的。 那为什么还是说钱多? 这里说的不是学生的钱,而是学生背后的钱包们。 当一个学生还不上钱的时候,最后买单的往往是他们的家庭。 学生贷的金额对于学生本人而言确实是无力支付的,但是对于拥有 6 个钱包(父母,外公外婆,祖父祖母)的家庭而言,大概率还是能承受的。 所有学生贷业务设计的终极逻辑,都是让学生背后的家庭来承担。 不然如果按照贷款还款能力测算的底线,给学生放贷本身就是一件不和业务逻辑的事情。 除非羊毛出在猪身上。 而讽刺的是,很多学生大大咧咧借钱的背后,也是觉得自己家里最后不会不管自己的,这充分印证了特质 1,人傻。 这种特质反映在贷款产品上,就是用户还款能力强,虽然不是用户本人还。 3 什么是虚荣? 其实就是攀比的欲望。 攀比本身是个中性词,毕竟努力奋斗,努力学习,也是源自人性中期望攀比的欲望来驱动的,攀比不是一个坏事儿。 但对于大多数心智不成熟的学生而言,攀比谁分数考的高,证书拿的多,实在是不够酷的,他们每时每刻都能接收到的最潮流的穿搭,最帅气美丽的博主,最煽动的消费主义信息。 这让他们的攀比成了单纯的物质上的买买买。 同寝室的朋友新换了一双 AJ 一台电竞电脑,同寝室的姐妹换了漂亮的小裙子和包包口红。 大家都看在眼里。 年轻人的是有过上美好生活的强烈冲动欲望的,但是现实往往又不能满足他们的一切诉求。 想吃好的,想穿好的,想玩好的,想用好的,想攀比,想旅行,想博得关注,想不比土豪差,啥都想,就是缺钱。 这时候,一笔简单的分期,或是一笔小钱,就能让自己想要的立刻就要。 这个诱惑是很难抗拒的,而一旦破戒,后面的债务雪球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这反应在产品逻辑上,就是用户粘性高,续贷率高,贷款意愿高。 什么是胆小? 胆小就是大学生其实是非常容易对付的群体,而且关系网相对单纯,容易收拾。 因为没见过世面,也不懂社会战斗的残酷,所以很简单就可以吓唬。 假如你不还了,我打给你家里你怕不怕? 我给你身边所有同学打电话说你借高利贷还不上你怕不怕? 我给你老师,班主任,辅导员,系主任打电话说你欠钱不还你怕不怕? 我起诉你你怕不怕? 我让你拿不到毕业证被开除你怕不怕? 我找人蹲在宿舍区等你你怕不怕? 我在你宿舍楼下大喊你的相关信息你怕不怕? 这些所有事情的大前提都是你欠了我的钱不还,告到天上我首先占了一个理。 知道怕了?知道就赶紧找家里要钱还上。 家里没钱?没事,去其他贷款弄到钱来先换上我们嘛,剩下的东墙补西墙熬到毕业工作了慢慢还嘛,不要影响毕业证和征信是不是? 你看,收拾一个学生,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这在贷款产品上,代表的就是用户的违约成本高,贷款催回率高,这是利润的保证。 人傻,钱多,虚荣,胆小。 这 4 个关键特质,成了学生贷业务模式的核心逻辑,除了缺德外,都很完美。 至于缺德,缺德在赚钱面前,简直是不值一提的。 4 学生贷款有多赚钱? 或者说,消费金融抑或消费分期,有多赚钱? 你以为你支付的利息便宜,其实已经多付了一倍。 只提 IRR 或者等额本息的话,或许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难以理解。 我们来举一个傻瓜式的例子来阐述,为什么等额本息下,真实利率要接近翻倍来算。 假如你借了 24000 元(纯粹好算数,随便举了个数字),1 年期,每月 2% 的手续费(记住这可不是利息哦,是手续费,是服务费!是不受 24% 高利贷约束的,性质不同,银行信用卡账单分期也是这个道理,不过信用卡费用卡在 1.5% 左右)。 接下来一年你每个月要还的钱是 24000/12+24000X2%=2000+480=2480 元 一整年下来你累计要还 29760 元,多还了 5760 元,多 24%。 感觉还挺正常,对吧? 但是真正的贷款利息不是这样算的。 24% 在什么情况下才是成立的?一定是你这 24000 元给你拿去用一整年,先息后本来付款,每月只换 2% 的利息,本金 24000 年底再还; 或者年底一次性本息结清,你到年底一次性还 29760 元,这种情况下,才是真正的 24% 利息。 只有你能够用这比资金一整年的情况下,你才是为这 24000 元的使用权付息。 而等额本息的实际情况下,你并没有用这 24000 元一整年。 (编辑:上饶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